20201018
《楞嚴經第四卷》:如何世間三有眾生,及出世間聲聞緣覺,
以所知心,測度如來無上菩提,用世語言:入佛知見譬如琴、瑟、箜篌、琵琶,雖有妙音,若無妙指,終不能發汝與眾生,亦復如是。寶覺真心,各各圓滿。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。汝暫舉心,塵勞先起。由不勤求無上覺道,愛念小乘,得少為足。

《圓覺經第四卷》:善男子,一切如來,妙圓覺心,本無菩提,及與涅槃。亦無成佛,及不成佛。無妄輪迴,及非輪迴。善男子,但諸聲聞,所圓境界,身心語言,皆悉斷滅。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。何況能以有思惟心,測度如來,圓覺境界。
如取螢火燒須彌山,終不能著。以輪迴心,生輪迴見,入於如來大寂滅海,終不能至。


《莊子·秋水》河伯與北海若的對話,北海若曰:
井鼃(=蛙)不可以語于海者,拘於墟也;
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
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…….
伯夷辭之以為名,仲尼語之以為博。
此其自多也,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?


《莊子·秋水》公子牟隱機太息、仰天而笑跟公孫龍說:你沒聽過井底之蛙嗎?
埳井之鼃(=蛙)跟謂東海之鱉曰:「吾樂與!出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,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跗,還虷蟹與科斗,莫吾能若也。且夫擅一壑之水,而跨跱埳井之樂,此亦至矣,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?」
東海之鱉左足未入,而右膝已縶矣。於是逡巡而卻,告之海曰:「夫千里之遠,不足以舉其大;千仞之高,不足以極其深。禹之時,十年九潦,而水弗為加益;湯之時,八年七旱,而崖不為加損。夫不為頃久推移,不以多少進退者,此亦東海之大樂也。」
於是埳井之鼃聞之,適適然驚,規規然自失也。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,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,是猶
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,必不勝任矣。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,而自適一時之利者,是非埳井之鼃與?
最後這段話用2020年的大白話來說,就是 ‑‑‑‑
井底之蛙還知道自己不足、懂反省呢!
有些人一時酸話一時爽,比那井底之蛙還不如哩?


《莊子》不見得是莊子説的或寫的;《楞嚴經》和《圓覺經》也不見得真的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。不過……不管是那個地方的聖人,罵人的話都不帶髒字、還鼓勵任重道遠呢~ 真是藝術!而且勵志啊~ 呵呵~

補充記錄:
唐朝之後,對《楞嚴經》的懷疑是一直持續不斷的。

南宋時至中國留學的日本學問僧道元認為,《楞嚴經》內容與其他大乘經典不一致,向天童如淨請問,天童如淨認為《楞嚴經》及《圓覺經》的來源自古可疑。

朱熹認為除了第七品建立道場及楞嚴咒之外,其餘部份是房融假造。

明朝道衍禪師(姚廣孝)則反駁朱熹的見解沒有根據。

至明朝末年時,有人詢問蓮池祩宏大師有關《楞嚴經》是否是房融偽造,而蓮池大師則肯定此經是真。顯示了直到明朝,對《楞嚴經》懷疑的聲浪並未停止。

民初的梁啟超則認為《楞嚴經》是竊取道教術語及中國傳統思想,由中國人創作的,或許也跟《莊子》的典故有關。

但是,2010年一篇有關中國寺院和文物機構保存古代梵文貝葉經狀況的報導,河南南陽菩提寺曾保存一函《楞嚴經》的梵文貝葉經。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, 現藏於彭雪楓紀念館。共226葉,殘缺6葉,字體圓形,係印度南方古文字,據稱很可能為唐代梵文《楞嚴經》孤本,被證實就可以證明《楞嚴經》翻譯自梵文?現在是2020年啦~ 10年過去了,好像也沒被證實??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楞嚴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不秋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